作为世界四大汉学研究文献中心之一,徐家汇藏书楼始建于1847年,是中国历史上“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的缩影。
【资料图】
经过170余年的建设与积累,目前藏书楼收藏有各类外文文献五十多万册,其中不乏图文精美、保存完好的珍本。
为了让这些文献不再束之高阁,向大众展现其风采与价值,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推出《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日前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首发式。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表示,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文献中心,徐家汇藏书楼的馆藏服务于中国史、上海史、近代史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研究。
“这些馆藏的珍稀文献,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因历史的积淀,更具有了文物价值。出版的意义,便在于使这些珍贵文献能让学界乃至广大读者便利地利用。”
《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精选了徐家汇藏书楼所藏珍稀西文文献6种:《中国植物志》《中华和印度植物图谱》《中国昆虫志》《中国的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和器皿之设计》《中国建筑》《中国服饰》,分别从博物学、建筑设计、服饰文化等方面,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17至19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每一种文献均为首次高清全彩影印出版,并邀请专业学者撰写总序及各分册导言。
“这些承载了人类500年历史足迹的文献,展示了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多元景象。”“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整理”项目组首席专家黄显功说。
近代史研究专家沙青青特别关注到这次出版的三本博物学著作——《中国植物志》《中华和印度植物图谱》《中国昆虫志》。
他提到,这三本作品尤其引人注目,其中精美的标本图画别具特色。这类图画也称作“博物画”(Natural History Drawings),其历史与博物学的历史一样悠久。
沙青青说,从古埃及文明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以及近代帝国博物学兴起的过程中,“博物画”都曾为物种鉴别、分类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博物画”的研究,我们能探知欧亚大陆上东西文明交汇、彼此影响的痕迹。
“近代中期的中西关系和文化交流中,以往研究更多集中在西学东渐方面,对中学西传及其在欧洲的影响,相关研究远远不够。”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董少新说。
事实上,整体而言这一时期更多的是中国的文化、思想、科技、地理、历史和物质文化西传,对欧洲的影响也远比西学在中国的影响要大。
换句话说,中国在欧洲现代化进程,进而在整个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作出了重要贡献。董少新认为,徐家汇藏书楼珍贵文献的出版将推动学界和大众更关注中国文化的西传及其影响。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
图/主办方提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孙旭歌校对 | 刘博宇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