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视频截图
一个人数不少的群体,正经历着为 " 名 " 所累的一堆麻烦事。
据报道,洪韦华(w ě i)查过字典,自己名字的含义是 " 光明、美好 "。没想到在数字化时代,这个生僻的名字,却让她在办理银行卡、报考驾照、报账报税等日常事务时,都面临着道道关卡,体验一点儿都不美好。甚至连坐飞机,都必须在柜台办理登机后,再拿纸质票去盖个章。而像她这样的人,全国居然有 6000 万之多。
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大约是人之为人的共同追求。名字寄托着父母对孩子最深切的期盼、最美好的祝愿,故而中国父母取名从来都不会随随便便。老派一点的耕读人家,喜欢从古籍经典中选字入名,那些男取《楚辞》,女取《诗经》的传统取名方法,生僻字多一些实不奇怪。古字古风,有内涵寓意好还不重名,自然成为不少父母的选择。
照常理来说,名字既然在公安系统登记时能打印出来,日常使用的障碍就几乎不存在。只能说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特别是在实名制普遍推广的今天,随着使用名字的数字服务场景越来越多,更多的生僻字姓名拥有者却发现:除了公安部门经手的证件,这个字在其他公共部门的系统里几乎找不到。以至在很多现实生活场景中,有的生僻字姓名者在身份证的应用上备受折腾,必须一次一次遭受向别人证明 " 我是我 " 的尴尬。
相较而言,公安人口信息库专用字库是最全的,收录的生僻字达 3 万多个,甚至还包括不少少数民族的文字。当然也并不完备,否则就不会有不久前 "nià" 姓打不出,全村改姓 " 鸭 " 的新闻了。现实中,多数生僻字缺少计算机系统里的通用编码,无法在数字设备中输入与显示,致使部分民众无法享受相应的数字公共服务。换言之,即便在公安部门办出了有生僻字的身份证,其名字信息,仍然难以在银行、房产、航空等部门共享,这是生僻字电子化的困境,也是需要跨越的特殊的数字鸿沟。
或许从操作层面看,将一个生僻字实现数字化编码,并收录进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并不是那么简单。但技术上的遗留问题,难点恐怕不仅仅在技术,而在于公共服务部门是否具有更完善的服务意识与精神。技术进步的宗旨,本质上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而不是给生活带来麻烦。相关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增强服务意识,升级、更新公共服务系统,不让生僻字姓名拥有者,被排除在数字化服务之外。而非为了便利,最后不得不抛弃自己的姓与名。
说到底,让每一张含有生僻字的身份证畅通无阻,让证明 " 我是我 " 成为过去,这是数字中国的应有之义。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生僻字,活过了农业文明、活过了工业文明,却慢慢消失在数字时代,这无论如何都是巨大的遗憾。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