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除了史航,这个作家也该被曝光了-每日关注

来源:她刊    时间:2023-05-04 10:33:12

贾平凹," 晚节不保 " 了。

前两天,博主 @押沙龙 翻出了贾平凹在 2016 年写的《极花》,仔细梳理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情节。


(资料图)

简单来说,这是个被拐卖的女孩在经受长期折磨之后,爱上买她的男人,甚至在被解救之后仍然选择回到山村的故事。

但按照贾平凹的说法,女孩被拐卖之后在山村里找到了人生平静,所以这是个深刻又温情的 Happy Ending。

他甚至在采访中表示:"……(拐卖)从法律角度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他不买媳妇,就永远没有媳妇,如果这个村子永远不买媳妇,这个村子就消亡了。"

贾平凹的这套价值观有多扯淡,她姐不做过多赘述,@押沙龙已经讲得很清楚:

只是多少有些唏嘘。

这本被广泛批判的书,如今在豆瓣评分 3.8,与他第一部作品《浮躁》几乎差了五分。

而从贾平凹个人的风评倒退,似乎也能窥探到一部分男性作家隐含的 " 厌女史 ",以及广泛女性意识的觉醒。

终于有人发现了——

在男人们引以为傲的文学里,到底藏着多少被巧妙包装的「厌女」。

在书里女性是工具,是载体,是他们宏大叙事下的牺牲品,但却唯独不是她本身。

贾平凹与他的 " 胡蝶 "

回头看贾平凹的创作,几乎是一部完整的厌女文化演绎史。

1983 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浮躁》。

小说讲述的是农村青年金狗与女孩小水的感情故事,主要描写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问题以及社会的浮躁现象。

故事里的女主角小水,刚一出场,就是个 " 温香软玉 " 的标准女性形象。

" 岸上走来了一个女子,轻手软腿的。太阳正照在她的脸上 …… 那脸是一盘肉太阳,这太阳有鼻子有眼的让人亲近。"

在之后的叙述中,贾平凹不厌其烦地描述着小水的外貌特征,情节上,则是完全围绕男主角金狗构建:

她勤劳能干,一心一意地操持家务;她恪守妇道,严守着自己的处女之身;她心思缜密,能够给金狗出谋划策,当他的改革助手 ......

而最最最 " 难得 " 的,是小水心甘情愿的做小伏低:

" 我一个女儿家,没指望像你那种志向,我只能在生活上照顾你。"

也难怪 2020 年的读者读来不适

只不过彼时的小水,尚且代表着城乡交界时的一股新生力量,粗略读完,偶尔还能感受到这个女性的聪慧灵动。

到了之后小说《废都》,贾平凹干脆 " 不演了 "、" 摊牌了 "。

整部小说都是以男权话语为主导,四个女人都跟随着男性的思维和行为在生活:或沦为了男性的玩物,或屈服于男性的意识、或在男人的背叛下依然 " 包容 "。

书中最经典的一段,就是主人公结发妻子的自白:

" 他是作家,思维较为敏感,感情起伏大,但他一不抽烟,二不玩弄女性,至于他的其他毛病,我还是能够包容的。

有时不仅是他的妻子,还是母亲。女人不管怎么跑,始终都要找一个男人作为归宿。"

请注意,这些自大又男凝的话语,并非是为了讽刺现实。因为贾平凹本人,就是这么看待女性的。

他曾在散文《关于女人》里写:" 女人到世上来就是贡献美的,‘美’是男人对女人的作用的限定,仅仅在这个范围里,男人才会‘甘愿受征服’。"

女人的美依靠男人而存在,女人的存在价值仅仅只有 " 贡献美 "?

这话从一个大作家嘴里说出来,何其荒唐!

也是在这种价值观下,贾平凹有着一套极为荒谬的理论:

在面对乡村女性流入城市时,他义正辞严:

" 现在国家发展城市,城市就成了血盆大口,吸农村的钱,吸农村的物,把农村的姑娘全吸走了。"

图源:电影《盲山》

在《极花》的后记里他写:

"…… 可还有谁理会城市夺去了农村的财富,夺去了农村的劳力,也夺去了农村的女人。谁理会窝在农村的那些男人在残山剩水中的瓜蔓上,成了一层开着的不结瓜的谎花。或许,他们就是中国最后的农村,或许,他们就是最后的光棍。"

贾平凹在《极花》发布会

农村是他的精神乌托邦,所以他不允许女性离开。

于是,他不断地用所谓的道德光芒来遮蔽女性的苦难,又以花言巧语的自白来绑架女性的付出。

年轻时写改革开放,男性要走入城市时,他笔下的女人就是解语花、是贤内助;到老了呼唤乡村复兴,他笔下的女性就是被拐卖后仍然自愿回归山村的高知。

女性,不过是他抒发自我的工具罢了。

真实的苦难被完美遮蔽,长久的不平等被盲目讴歌。而这种粗暴的批判和对女性自以为是的 " 解救 ",构筑了贾平凹的 " 极花宇宙 "。

更令人糟心的是,文学中厌女意识的重灾区,可远不止是贾平凹一人而已。

他们笔下的好女人,别信

在聊其他作家的女性角色构建之前,她姐想要先来科普一个测试:Bechdel Test。

这一测试最早由美国漫画家埃里森 · 贝克戴尔提出,后来成为了瑞典评比电影的新方式——凭借这种方法来甄别电影是否推动了性别平等,后来也被沿用到其他文艺作品的判断中。

这个测试很简单:

要有两个有名字的女性角色。

两个女性角色之间要有一段对话。

这段对话要谈论男性以外的话题。

图源:微博 @写手吐槽 bot

看似简单的标准,但如果放置到近现代文学中,有几本能够符合呢?

屈指可数。

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讲述一个小村落的发展,塑造了诸多人物形象,记录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变迁。

书中田晓霞、田润叶、孙兰香、贺秀莲、孙兰花、何凤英、惠英嫂等女性形象,鲜明生动。

但这些角色无一例外,都最终回归了家庭。

路遥写她们的苦恋、挣扎、不幸的婚姻,和在婚姻中 " 和解 " 的结局。

这其中,最让她姐看不懂的角色,就是田润叶。

佟丽娅在《平凡的世界》中饰田润叶

她温婉漂亮,始终惦念着初恋孙少安,却在家人的逼迫下嫁给了二爸同事的儿子李向前。

在苦闷的婚姻生活里,她痛苦不堪,差点被婚内强奸之后,她选择了分居。

但在丈夫李向前出车祸之后,她竟然又将责任第一时间归咎于自己:

「她还听说,向前是因为喝醉酒而把车开翻的 …… 润叶一下子记起:上次润生来说过,向前是因为她而苦恼,常常一个人喝闷酒。她知道,这个人过去滴酒不沾,也不吸烟 ......

平心而论,当年这婚事无论出自何种压力,最终是她亲口答应下来的。如果她当时一口拒绝,他死心以后,这几年也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正是因为她的一念之差,既让她自己痛苦,也使他备受折磨,最后造成了如此悲惨的结果。她完全能想来,一个人失去双腿意味着什么——

从此之后,他的一生就被毁了;而细细思量,毁掉这个人的也许正是她。

这样的逻辑,简直匪夷所思。

更可怕的是,路遥还让田润叶从李向前残缺的身体中重新找到了 " 爱情 ",还为丈夫生了个大胖小子," 开枝散叶 "。

你看,女人们总是心甘情愿地以自我牺牲为代价,屈从于各方面条件都不如自己的男人。

秉持着乡土写作的男作家们,写得出成长线完整的男人,也擅长与男性角色共情,却写不出几个有生命力的女性。

看到这儿,或许你会觉得她姐过于上纲上线。

" 只是看个书而已,有必要想那么多吗?"

她姐的回答是:有必要,且非常必须。

古典学家玛丽 · 比尔德在《女性与权力》中写:

「计较这些措辞重要吗?当然重要,因为它们构成和强化了一种社会沿袭下来的思维模式,它消解女性话语中的权威、力量,甚至是幽默感。

这种模式有效地将女性的位置再次放回到家庭领域之内(人们通常只会就洗洗涮涮的家务活发出 " 哀鸣 ");它让她们的言语显得无足轻重,或将其‘重新私有化’。」

" 你无法将女性轻易置于一个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架构里,你必须改变架构本身。"

为什么说乡土文学是厌女思想的重灾区?

因为在乡土的限定环境里,男性作家们永远只能在自我的审美下展示人类最原始的情欲,女性则会沦为传统的两个极端——

女神,或是荡妇。

她们是单一的、是依附的、是被建构的。她们的精神层面无限屈从,她们的身体却又在自我牺牲。

这种割裂,就是厌女的一部分。

别误会,她姐并不是要把这些作家都一棒子打死,更不是要否认他们的文学成就,只是想说明一件事:

大多数男性作家,是厌女而不自知的。

他们有试图去创作一个好的女性角色,但兜兜转转,也总要让她们臣服于男性,为男性服务。

千百年前,我们怎样写作?

那么,突破局限的创作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古人,早就给出了对女性的关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单独辟出一章《贤媛》,介绍女性的才情抱负。

其中最出名的一篇《许允新婚对答》,就在千百年前驳斥了 " 女性必须美 " 和 " 三从四德 " 的概念。

「据说许允的妻子是四大丑女之一,许允在新婚之夜就想离开,妻子却拉住他。

许允问新娘:" 妇有四德,你占几个?",古代对女子要求三从四德,四德指的是德行、言语、仪态和女红。

新娘子回答:" 我缺的只不过是容貌罢了,那您呢?读书人应具有的各种品行,君有几个?"

许允回答:" 我都具备。"

新娘子质问:" 百行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全具备?"」

怼了只看脸的丈夫,骂了道貌岸然的标准,这段对话若是放到今天,一定是女性翻盘爽文的代表。

黄梅戏代表作《女驸马》,讲述女子参加科举并建功立业的故事。

湖北襄阳道台的女儿冯素贞与李兆廷定下娃娃亲,但在李家家道中落之后,冯素贞女扮男装进京,又冒用李兆廷的名字去应试科举。

不料竟然一举中了状元,因此被招为公主的驸马。

这部作品后来被广泛改编,演绎出了女状元等多个版本。

在她的故事里,女子不再是男性理想的投射,也并未限于女性的刻板想象,而是成为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巾帼英雄,以自身的勇气跳出了 " 贤妻良母 " 的设定。

那么,回到贾平凹书写《极花》的语境里。

在书中,他无数次表达了对农村破败的痛心,讲述了他面对乡村凋敝的悲悯。

但要为破落的农村发声,为什么不将笔触对准受苦受难的女性,为什么不书写那些回到家乡的女村官,为什么不追问女性离开乡村的根源?

他选择了最空洞廉价的一种——用女性的身体来填充世俗的裂痕,以女性的生命和人权为代价,护佑男主角的成长。

要知道,农村与城市之间巨大的鸿沟,不该由女人弥合,更不该由被拐卖的女人缝补。

但很显然,正如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中所说,这种深层厌女是很难自知的。

在男人身上表现为 " 女性蔑视 ",在女人身上表现为 " 自我厌恶 "," 厌女 " 氛围弥漫在这个秩序体制里,太理所当然而使人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所以,敏感是坏事吗?

不。

我们越敏感、越计较细枝末节、越在遣词造句上 " 钻牛角尖 ",才越能理清现象背后的逻辑,讲出更宽广的故事。

只有突破这种局限,故事中的女性才能有真实的生命和活力。

只有注意到这种 " 厌女 ",才能在更广阔的范围里,书写下两性共通的情感。

两千年前的《世说新语》做到了,2023 年的 " 文学家 " 们,也该醒醒了。

参考文献:

[ 1 ] 龚文秀 ." 天使与妖妇 " ——贾平凹《浮躁》女性形象分析 [ J ] . 散文百家 ,2018,No.374 ( 08 ) :45.

[ 2 ] 丁红梅 , 王圣 . 男权思想统照下的女性世界——浅谈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几个女性形象 [ J ] . 淄博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02 ( 01 ) :48-50.

[ 3 ] 王琼 . 受难于儒家性别困境的女性世界——谈路遥《平凡的世界》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局限性 [ J ] .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6, ( 02 ) :71-75.

监制 - 她姐

作者 - 今鱼

微博 - @她刊 iiiher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